中秋節,月兒圓,思念在心尖
中秋節,又稱祭月節、月光誕、月夕、秋節、仲秋節、拜月節、月娘節、月亮節、團圓節等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最初“祭月節”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“秋分”這天,后來才調至夏歷(農歷)八月十五,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。
在盛唐時期,人們把月亮和團圓聯系在一起,產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,借此表達思鄉之情。比如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”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”宋代更是不乏經典詩詞,蘇軾的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,”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……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引人無限遐思。